第五章 环境问题

地理必修二系列

地理问题及解答
高中
地理
作者

Sanlimi

发布于

2022年12月12日

1.四个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

时期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
采集渔猎时期 原始平衡 崇拜自然、依赖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 局部不协调(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工业文明时期 全面不协调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
后工业文明时期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环境问题的分类(3)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标出根本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压力大(最根本)

4.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最短缺的原因(自然2社会3)及措施

  • 自然
    1.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少
    2. 中国水资源本身南多北少,分布不均
  • 社会
    1. 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快,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2.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浪费严重
    3. 水污染严重
  • 措施
    • 开源
      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2. 跨流域调水
      3. 修建水库
      4. 人工降雨;海水淡化
    • 节流
      1. 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3. 发展节水农业、工业
      4. 发展喷灌、滴灌农业

5.华北平原地区春旱的原因(3)

  • 自然
    1. 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
    2.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 社会:春播需水量大

6.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能源资源短缺的原因(2)及措施

  • 原因
    1. 常规能源短缺
    2.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求量大
  • 措施
    • 开源
      1. 开发利用新能源
      2. 跨区域能源调配
      3. 拓宽进口能源的渠道
    • 节流
      1. 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
      2.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4.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5.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4、社会1)及措施(4)

  • 自然
    1.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夏季
    2. 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3. 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
    4. 植被稀疏,保持水土的能力弱
  • 社会:人为破坏地表植被
  • 措施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最有效)
    2. 恢复地表植被
    3. 修建鱼鳞坑
    4. 缓坡修建梯田
    5. 打坝淤地

8.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自然6、社会5)及措施(5)

  • 自然
    1.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 地表水贫乏
    3. 地表多沙质堆积物
    4. 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大风时日多
    5. 植被稀少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变率大
  • 社会
    1.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矿
    2.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恢复地表植被(生物措施)和建立草方格沙障(工程措施)作用: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3. 调整农林牧用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 多途径缓解能源问题,开发新能源,推广省柴灶
    5. 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6.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7. 控制人口数量

9.湿地的作用(6) 湿地减少采取的措施(4)

  • 作用
    •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径流、降解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 措施
    • 1.退耕还湿;2.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提高人们环保意识;4.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10.森林减少采取的措施(4)森林减少出现的后果(4)

  • 措施
    1. 采育结合
    2. 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
    3.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后果: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

11.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

  • 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上游):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干/半干旱地区(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海边森林:抵御风浪、维护生物多样性
  • 城市路边: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12.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次生盐渍化)(自然1社会2)及措施

  • 自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 社会
    1. 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2. 过度开发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
  • 措施
    1. 种植耐盐碱作物
    2. 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4. 发展节水农业、工业
    5. 发展喷灌、滴灌农业

13.西南地区石质荒漠化严重的原因(自然4社会4)

  • 自然
    1.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 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
    3. 土层薄,易被侵蚀;
    4. 植被稀疏,保持水土的能力弱
  • 社会: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矿

14.珠江口赤潮严重的原因(自然2社会2)措施(4)

  • 自然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低,水温高
    2. 海区封闭,与外界沟通少,水体更新换代能力弱
  • 社会1.海水养殖;2.居民及工业排放大量NP废水
  • 措施
    1. 加强源头治理
    2. 建立污水处理厂
    3. 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5.雾霾的来源(5),华北平原雾霾冬季严重的原因(4)措施

  • 来源:西北沙尘、建筑扬尘、居民集中燃煤、工业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 原因
    1. 冬季雾霾的来源更多,如居民集中供暖及西北地区的沙尘
    2. 冬季植被稀少,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弱
    3. 冬季降水少,滞尘能力弱
    4. 冬季近地面冷,对流运动弱,污染物不易扩散
  • 措施
    • 开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节流
      1. 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
      2.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发展科技
      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4. 使用清洁煤技术
      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6.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

16.南方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自然2社会1)措施

  • 自然: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南方地区土壤呈酸性,对酸雨起不到中和作用
  • 社会:工业发达,排放的含硫化合物的废气多
  • 措施
    • 开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节流
      1. 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
      2.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发展科技
      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4. 使用清洁煤技术
      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6.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

17.城市、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 农村:生态破坏

18.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

  • 发达国家:资源短缺
  • 原因
    1. 人均占有资源量多且排放的污染物多
  • 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原因
    1. 承受着人口与经济的双重压力
    2. 发达国家把有污染的工业搬到发展中国家

19.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2)影响(4)措施(6)

  • 原因: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
  • 影响
    1.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2. 高纬度农作物增产,低纬度农作物可能减产
    3. 动物向高纬度迁移
    4. 产生极端天气频率高
  • 措施
    1. 植树造林
    2.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发展科技
    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4. 使用清洁煤技术
    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6.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